
在全世界,很少有制表師(如果有的話)比朗格更像如今的雙秒追針計時碼表。由于 Double Split 和 Triple Split,這種聯系如此牢固。
Double Split 以秒和分鐘為單位測量經過的分段時間;然后,Triple Split 以秒、分鐘和小時為單位測量經過的分段時間。制表業尚未走得更遠——而且很難想象還有多遠的路要走。如果您正處于無法分辨一天何時過去的地步,那么即使是六位數的手表也救不了您。

“它不可能再分裂了。” – 斯蒂芬·J·普爾維倫特
2004 年的 Double Split 和 2018 年的 Triple Split 都是開創性的介紹(其中還包含反激機制,適合那些在家記分的人)。在朗格 (A. Lange & S?hne) 推出 Double Split 之前,沒有制表師敢于推出一款超越分秒的計時碼表,此后也沒有人試圖挑戰該公司在該領域的霸主地位。
但正如我們最近深入研究1815 Rattrapante Honeygold 限量版內部的 Calibre L101.2 所了解到的那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構建雙秒追針計時碼表。正如我在那篇文章的結尾調侃的那樣,今天我們將在我們的朋友 A. Lange 產品開發總監 Anthony de Haas 的幫助下,深入了解這些超級巨星雙秒追針計時碼表的工作原理& S?hne。
雙重分裂
Double Split 的機芯架構基于 A. Lange & S?hne 在Datograph中所做的工作。Datograph 是朗格的第一款自制計時機芯,在 1999 年推出時——直截了當地說——打了瑞士鐘表業的耳光。(無需點名,但每次想到 Datograph 的首次亮相,我都會忍不住想象,世紀之交對于日內瓦某些制造商的制表師來說一定是一段充滿煩惱的時期。)
在 Datograph 之后,A. Lange & S?hne 并沒有固步自封。到 2001 年,該公司已經在努力研發后來成為 Double Split 的產品,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款雙追針計時碼表。請記住,在這個時間點,Datograph 是多年來人們見過的第一款全新自制計時機芯。百達翡麗直到 2005 年才推出他們的第一款自制計時機芯;江詩丹頓,2016;愛彼?2019.

A. Lange & S?hne Double Split 參考。404.032,2010 年推出
Double Split 內部的機芯最終命名為 Calibre L001.1。這不是纖細的分離器——Calibre L001.1 的尺寸為 30.5mm × 9.5mm,運行頻率為 3 Hz,可自主運行 38 小時,手動上鏈。還有一對導柱輪(一個用于計時碼表;一個用于追針機構)、一個飛返杠桿、一個手工雕刻的擺輪夾板和一個橫向離合器。分針瞬時跳動,精準無誤,計時精準。哦,最初的 Double Split 還包括 A. Lange & S?hne 的內部游絲的首次應用,這是我們今天認為理所當然的公司的一部分,但并不總是其曲目的一部分。
“我們在 1998-99 年左右開始萌生制作自己的游絲的想法,”de Haas 說。“這是 [Günter] Blümlein 先生的想法和戰略決策。我們當時是 LMH 集團的一部分,與 IWC 和 Jaeger-LeCoultre 一起,如果朗格可以制造游絲,這將使 LMH 集團獨立于 Nivarox。大約在 2002-03 年,我們有了第一批游絲,并將其放入了 Double Split 的第一款原型機中。”

Double Split 內部的 Calibre L001.1
如果您試圖在那些初始原型中找到與擺輪一起跳動的內部游絲,那您就不走運了。Calibre L001.1 的結構包括三個獨特的層次,基本上擋住了擒縱機構的任何視線。運動是一頭野獸,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所有這些層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能量。深度探索:經典的朗格 Datograph
追針機構需要大量能量,尤其是當你有雙倍的分鐘計數器時,在計時碼表運行時會導致雙倍的慣性負載。
“我們必須創建一個與秒計數器、停秒針和分鐘計數器配合使用的隔離系統——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de Haas 解釋道。“由于我們開發的隔離系統,振幅根本沒有下降。當然,你要為厚度付出代價,但另一方面,機芯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我們的團隊內部都說,‘哇。 ‘ 也許我們在瑞士的同事在想,‘我們為什么沒想到這個?這太合乎邏輯了。’”
原創文章,作者:LNG復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jotter.com/2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