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最近正如火如荼舉辦一場「江詩丹頓簡約之萃經典時計表展」,展出內容為品牌向原廠多達1,600件時計收藏所精挑細選的經典杰作,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窺見江詩丹頓時計作品一路走來注重優雅內斂的造型美學。
歷史悠久的江詩丹頓創作時計作品過程中受到包浩斯風格與市場喜好薄型機芯兩大因素影醒,前者追求物品的功能主義所訴求的簡單性和耐用性,設計注重線條簡約卻不失優雅;至于后者則是展現出優雅的另一種方式,品牌歷史上如1955年制作1003手上鏈機芯(厚度1.64mm)以及1967年問世的1120自動機芯(厚度2.45mm)等不僅纖薄,且機芯結構也是被公認的優美純粹。
江詩丹頓簡約之萃經典時計表展正是順應品牌時計百年來傳承的造型與工藝美學為脈絡而開展,此次展出約1,600件的時計收羅品牌生產至20世紀后半的懷表與手表作品,在不同時代中,江詩丹頓走極簡風格的優美設計始終如一,這些時計不論功能簡單或復雜,看起來都是那么從容俐落,以下分別按照年代由遠到近,精選15款江詩丹頓簡約之萃經典時計表展的展品讓大家一睹為快,詳細的展出時間與地點在文末再帶大家同步了解。
1. 具跳時顯示、分鐘、秒鐘、機刻銀質面盤的玫瑰金懷表(1824年)
表款直徑49.5mm,以玫瑰金材質制成,銀色面盤采用手工機刻雕花處理,面盤格局乃是類似「規范式(三針一線)」的設計,將時、分、秒分開設計,讓面盤有更廣大的空間展現機刻工藝的美感。
2. 具全歷功能與小秒鐘的黃白雙色金懷表(1929年)
江詩丹頓采用全機刻的黃白雙色金表殼,特色在于將星期、日期和月份排成一線的全日歷顯示(又稱美式歷象),這里的全日歷顯示透過視窗呈現,且剛好上下分別設有時、分小表盤與小秒盤,且面盤下緣還有江詩丹頓簽名字樣畫龍點睛。
3. 具跳時顯示與神秘分鐘、放射狀機刻紋銀色面盤的黃金/白金懷表(1929年)
帶點神秘顯時效果的設計是以Robert Cart于1920年代后期取得的專利為基礎發展而來,面盤只有小時視窗以及位在面盤邊緣刻度開口的瑪瑙分鐘游標,且面盤內側還加上了放射狀機刻花紋,顯時清楚并極致簡約。
4. 具小秒鐘、電鍍面盤的黃金”Airflow”矩形手表(1940年)
手表造型靈感來自1940年代越洋郵輪懸吊式露臺的船頭形式,大弧度、無表耳的表殼為手腕提供了絕佳的人體工學,佩戴時更貼手舒適,而易讀的面盤小三針資訊看得相當清楚,僅3、9、12點方向設有阿拉伯數字時標,卻還是能一目了然時間脈動。
5. 具垂直霧面拉絲銀色面盤的鉑金三問表(1951年)
在本場展覽中也是有三問等級的復雜表,不過手表外觀卻是相對簡約。這款以鉑金制作的作品表徑為37mm,搭載的JMV機芯厚度僅有3.1mm,在當時的三問表機芯中顯得格外纖薄,由于江詩丹頓把三問啟動滑桿整合進表殼左側線條,所以乍看還以為它是普通的二針表。這款作品當年產量不到50只,鉑金款更是其中最稀有的版本。
6. 具銀色面盤的黃金「驚喜」懷表(1954年)
以黃金制成的表殼外觀刻上裝飾紋路,第一眼還以為是打火機之類的物件,當時江詩丹頓與的法國代理商Verger Frères合力創作這款作品,把直徑18mm的小巧機芯裝在這款「錢包表」的小巧面盤中,表殼配備了原創的鉸鏈開啟系統以及裝飾有凸圓寶石的扣鎖,打開表殼看見里頭冒出的面盤格外有驚喜感。
7. 具銀色面盤的黃金超薄紀念表(1958年)
手表的黃金表殼直徑31.5mm,具備馬爾他十字造型的「紀念式」表耳,內部則是搭載前面提過的1003機芯,這枚機芯曾經一度是最薄手上鏈機芯,因此手表不只表徑小,薄度也很驚人,精簡的二針顯示功能明顯是為了配合降低機芯厚度的必要設計。
8. 具刀鋒中殼與放射紋鍍金面盤的玫瑰金超薄“Disco-Volante”懷表(1959年)
這款超薄玫瑰金表款是義大利收藏家口中“Disco-Volante”手表的懷表版本,具有人稱「刀鋒」的斜面中殼,剛好它也是搭載1003機芯,不過因為懷表獨特的刀鋒斜面設計,所以外觀的焦點反而變成表殼、表圈的裝飾工藝,略為遮掩住其超薄的工藝亮點。
9. 具超薄弧形表殼與垂直霧面拉絲銀色面盤的黃金方形表款(1968年)
這款采用黃金材質的方形表殼搭配的三角表耳以及黑色鱷魚皮表帶,內部搭載的是1120自動機芯,這枚機芯是江詩丹頓研發超薄自動機芯的得意之作,簡潔外型與超薄表殼相得益彰。
10. 具黃金鏈帶的黃金花式方形表款(1970年)
江詩丹頓是在1970年在日內瓦的”Montres& Bijoux”展覽發表這款試做女表,手表的手鐲連到一條手銬式的鏈帶上,鏈帶的米蘭織紋與面盤的一角互相重疊,大大顛覆了傳統手表的框架,至今還是顯得非常前衛。
11. 具兩地時間顯示與消光銀色面盤的黃金「法國之光」不對稱表款(1978年)
特征在于帶有弧度、人體工學極佳的等腰梯形表殼,這是表壇首見的設計,從手表帶有兩枚表冠以及面盤上下兩套顯時系統可知,它能同時顯示兩個時區,當年被稱作「跨國表」,江詩丹頓是在表殼內部設置用兩枚薄型的橢圓機芯實現兩地時間的作用。
12. 具鍍金面盤的黃金“Harmony”矩形手表(1983年)
江詩丹頓在石英革命期間也嘗試發展自家的石英表,例如這款Harmony手表就是搭載1010石英機芯,它的外觀采用黃金圓角矩形設計,一體式的鏈帶確保了鏡面拋光的寬版矩形鏈節與拉絲面盤之間有著彼此呼應卻又具有對比感的深刻連結。
13. 具白色面盤的黃白雙色金袖扣表(1985年)
這只表曾榮獲的”Montres et Bijoux”展覽中的最佳設計獎。白色格紋的面盤設計成能夠融入表主的襯衫袖口,「變色龍」面盤的9點鐘裝飾有轉印的數字,7點鐘位置的開口則露出了底下的擒縱輪,如此大膽的造型乃是由1003機芯所驅動,可知其厚度一定很薄,不過可惜的是這款袖扣表只在表展中展示,后來并沒有量產上市。
14. 具噴砂鉑金面盤的950鉑金Patrimony Excellence Platine懷表(2011年)
屬于Excellence Platine系列的少數幾款之一,表款采用噴砂鉑金面盤,盤面的粉體會根據光線照射的方式反射不同的光澤。內部搭載4400手上鏈機芯,限量發行50只完全說明了鉑金材質的珍貴特性。
15. 具乳白銀色面盤的玫瑰金超薄「Historiques 1955系列」腕表(2012年)
復刻自江詩丹頓1955年推出的200周年紀念表,表殼帶有馬爾他十字造型的表耳,內部也還是搭載1003機芯,面盤設有金質時標以及修長的棒狀指針,在流行復古風格的當時,手表一推出便引起了不小的關注與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LNG復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jotter.com/29155.html